这是描述信息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成立一周年:创新加力 发展加速

一年前的今天(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这片东海之滨再次聚焦了全球的目光。

累计洽谈项目约2558个,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投资额2713.63亿元;落地45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一年来,临港新片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创造了一系列从孕育、诞生到成长的奇迹。

聚焦国家卡脖子领域

在临港新片区签约的项目中,前沿产业项目的数据颇为亮眼,签约项目120个,涉及总投资超过1900亿元,占签约项目总投资金额的七成。

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在临港打造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和赋能平台即是前沿产业项目之一。今年7月,商汤科技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和赋能平台正式启动,一期投资规模56亿元,目标是建设一个超过目前已知的人工智能专用最大算力中心。

“3月份签约,7月份开工,这一速度超过‘特斯拉’,希望打造成为上海人工智能‘新基建’标杆。”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帆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全力打造前沿产业集群,出台了“1+4+X”产业及创新生态支持政策体系。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临港新片区已落地集成电路企业40余家,涵盖芯片制造、装备、材料、研发、封测等产业链重要环节,初步形成关键环节全覆盖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近期,临港新片区还将重点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和“信息飞鱼”四大重点产业园区,预计到今年年底,仅集成电路领域的落地项目总投资就将超过1000亿元。

“根据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定位,临港新片区应聚焦国家卡脖子领域,助力国家突破技术瓶颈。”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临港新片区还在打基础阶段,希望未来二到三年,可以看到成效。”

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聚焦‘五个重要’,深化落实‘五个自由’和‘一个便利’,这是中国未来新的制度框架,临港新片区应好好挖掘。”孙元欣说。

总体方案明确了临港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自由、互联网接入便利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6+2”政策制度体系。一年来,围绕“6+2”制度体系,临港新片区落地45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开放型政策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不仅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新片区外的企业诉求也很大,希望行业政策可以尽早外溢,以便产业链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动发展,助力解决国家‘卡脖子’的技术。”上海财大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余典范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继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后,其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同样让业内期待。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日前透露,目前正在细化论证境外人才个税税负差额补贴、物理围网区域货物和服务贸易税收、服务出口增值税等其他税收政策实施方案。

在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定位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临港新片区,又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

“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临港新片区可以发挥其他地方不具备条件的特殊作用,在内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在双循环中提升要素市场的内外联通效率。”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表示。

在朱民看来,临港新片区应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为内循环提供新动能,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引进国际前沿水平产业项目,建立健全功能性产业政策和制度体系,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合作,引领带动国内相关产业链的高级化进程。

“商汤科技人工智能平台,希望不仅服务于自己的研发应用,还可为临港相关产业上下游提供平台支持。”杨帆对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临港新片区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都是商汤科技计算平台天然的客户群体。”

临港产业政策也明确指出,鼓励临港新片区企业采购区域内无股权关联企业研发、制造的产品和生产性服务。

“临港新片区在‘双循环’中发挥要素市场的联通功能,就是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发挥高标准、全方位开放的全局性先导作用,构建国内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最优制度环境,打造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领域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功能性平台。”朱民说。见习记者 张淑贤 )

 

 

 

 

来源:新浪财经

 

 

一年前的今天(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这片东海之滨再次聚焦了全球的目光。

累计洽谈项目约2558个,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投资额2713.63亿元;落地45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一年来,临港新片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创造了一系列从孕育、诞生到成长的奇迹。

聚焦国家卡脖子领域

在临港新片区签约的项目中,前沿产业项目的数据颇为亮眼,签约项目120个,涉及总投资超过1900亿元,占签约项目总投资金额的七成。

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在临港打造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和赋能平台即是前沿产业项目之一。今年7月,商汤科技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和赋能平台正式启动,一期投资规模56亿元,目标是建设一个超过目前已知的人工智能专用最大算力中心。

“3月份签约,7月份开工,这一速度超过‘特斯拉’,希望打造成为上海人工智能‘新基建’标杆。”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帆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全力打造前沿产业集群,出台了“1+4+X”产业及创新生态支持政策体系。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临港新片区已落地集成电路企业40余家,涵盖芯片制造、装备、材料、研发、封测等产业链重要环节,初步形成关键环节全覆盖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近期,临港新片区还将重点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和“信息飞鱼”四大重点产业园区,预计到今年年底,仅集成电路领域的落地项目总投资就将超过1000亿元。

“根据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定位,临港新片区应聚焦国家卡脖子领域,助力国家突破技术瓶颈。”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临港新片区还在打基础阶段,希望未来二到三年,可以看到成效。”

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聚焦‘五个重要’,深化落实‘五个自由’和‘一个便利’,这是中国未来新的制度框架,临港新片区应好好挖掘。”孙元欣说。

总体方案明确了临港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自由、互联网接入便利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6+2”政策制度体系。一年来,围绕“6+2”制度体系,临港新片区落地45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开放型政策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不仅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新片区外的企业诉求也很大,希望行业政策可以尽早外溢,以便产业链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动发展,助力解决国家‘卡脖子’的技术。”上海财大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余典范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继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后,其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同样让业内期待。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日前透露,目前正在细化论证境外人才个税税负差额补贴、物理围网区域货物和服务贸易税收、服务出口增值税等其他税收政策实施方案。

在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定位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临港新片区,又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

“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临港新片区可以发挥其他地方不具备条件的特殊作用,在内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在双循环中提升要素市场的内外联通效率。”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表示。

在朱民看来,临港新片区应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为内循环提供新动能,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引进国际前沿水平产业项目,建立健全功能性产业政策和制度体系,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合作,引领带动国内相关产业链的高级化进程。

“商汤科技人工智能平台,希望不仅服务于自己的研发应用,还可为临港相关产业上下游提供平台支持。”杨帆对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临港新片区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都是商汤科技计算平台天然的客户群体。”

临港产业政策也明确指出,鼓励临港新片区企业采购区域内无股权关联企业研发、制造的产品和生产性服务。

“临港新片区在‘双循环’中发挥要素市场的联通功能,就是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发挥高标准、全方位开放的全局性先导作用,构建国内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最优制度环境,打造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领域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功能性平台。”朱民说。见习记者 张淑贤 )

 

 

 

 

来源:新浪财经

 

 

一年前的今天(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这片东海之滨再次聚焦了全球的目光。

累计洽谈项目约2558个,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投资额2713.63亿元;落地45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一年来,临港新片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创造了一系列从孕育、诞生到成长的奇迹。

聚焦国家卡脖子领域

在临港新片区签约的项目中,前沿产业项目的数据颇为亮眼,签约项目120个,涉及总投资超过1900亿元,占签约项目总投资金额的七成。

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在临港打造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和赋能平台即是前沿产业项目之一。今年7月,商汤科技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和赋能平台正式启动,一期投资规模56亿元,目标是建设一个超过目前已知的人工智能专用最大算力中心。

“3月份签约,7月份开工,这一速度超过‘特斯拉’,希望打造成为上海人工智能‘新基建’标杆。”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帆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全力打造前沿产业集群,出台了“1+4+X”产业及创新生态支持政策体系。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临港新片区已落地集成电路企业40余家,涵盖芯片制造、装备、材料、研发、封测等产业链重要环节,初步形成关键环节全覆盖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近期,临港新片区还将重点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和“信息飞鱼”四大重点产业园区,预计到今年年底,仅集成电路领域的落地项目总投资就将超过1000亿元。

“根据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定位,临港新片区应聚焦国家卡脖子领域,助力国家突破技术瓶颈。”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临港新片区还在打基础阶段,希望未来二到三年,可以看到成效。”

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聚焦‘五个重要’,深化落实‘五个自由’和‘一个便利’,这是中国未来新的制度框架,临港新片区应好好挖掘。”孙元欣说。

总体方案明确了临港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自由、互联网接入便利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6+2”政策制度体系。一年来,围绕“6+2”制度体系,临港新片区落地45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开放型政策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不仅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新片区外的企业诉求也很大,希望行业政策可以尽早外溢,以便产业链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动发展,助力解决国家‘卡脖子’的技术。”上海财大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余典范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继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后,其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同样让业内期待。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日前透露,目前正在细化论证境外人才个税税负差额补贴、物理围网区域货物和服务贸易税收、服务出口增值税等其他税收政策实施方案。

在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定位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临港新片区,又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

“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临港新片区可以发挥其他地方不具备条件的特殊作用,在内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在双循环中提升要素市场的内外联通效率。”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表示。

在朱民看来,临港新片区应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为内循环提供新动能,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引进国际前沿水平产业项目,建立健全功能性产业政策和制度体系,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合作,引领带动国内相关产业链的高级化进程。

“商汤科技人工智能平台,希望不仅服务于自己的研发应用,还可为临港相关产业上下游提供平台支持。”杨帆对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临港新片区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都是商汤科技计算平台天然的客户群体。”

临港产业政策也明确指出,鼓励临港新片区企业采购区域内无股权关联企业研发、制造的产品和生产性服务。

“临港新片区在‘双循环’中发挥要素市场的联通功能,就是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发挥高标准、全方位开放的全局性先导作用,构建国内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最优制度环境,打造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领域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功能性平台。”朱民说。

来源:新浪财经

联系我们    |    协会概况    |    协会会员    |     专栏

底部

不要动!

不要动!

发布时间:2023-08-21 21:53:17

版权所有©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促进会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SEO标签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