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聚焦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区域经济比较与合作研究交流会

/

7月23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由上海金融业区域经济应用创新枢纽牵头发起,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促进会承办的中国区域经济比较与合作研究交流会在陆家嘴成功举办。

会议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进行了主题交流和经验分享,并就进一步开展区域经济比较与合作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上海金融业区域经济应用创新枢纽首席教授吴大器主持会议,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谭伟、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李鲁、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邵丽丽等政企学界专家进行了交流发言。

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李鲁首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区域经济是经济学中富有挑战和研究价值的领域。中国的统一大市场和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为区域经济提供了巨大潜力。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区域合作的模式也在不断扩展,不仅涉及生产端,也包括消费端和社会端的福利和感受度。区域合作即是经济活动的合作,更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邵丽丽表示,区域协调发展应在政府治理和宏观调控的框架下进行,同时各区域需加强开放布局,包括城市间开放及城乡间的开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通过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更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博士马士群回顾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并强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他表示,上海等地区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但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探索有效的区域合作模式,以促进平衡发展,结合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促进会秘书长郭晖提出,三中全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了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为金融如何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他表示,金融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各类优质金融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此外,他还提到了区域合作的未来趋势,包括财税等宏观政策调整对区域合作提出的新挑战,以及在机制和理念上的高质量合作将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新的发展方向。

上海敬业企业集团总裁陈炫表示,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过程。随着国际大循环向双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变,区域经济的特色化发展变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形成各地间的分工差异,进而产生经济循环的势能,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涉及到税收政策、招商引资策略以及地方政府的角色和作用等诸多因素,如何在新形势下对各要素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

上海农商银行总行人力资源总经理助理魏华斌认为,需推动区域经济的特色化发展,确保各地在分工中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形成有效的经济循环势能,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统筹谋划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有效的区域组合,发挥体制优势。同时,需要构建一个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地方金融机构,聚焦于为当地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将更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展。

最后,上海金融业区域经济应用创新枢纽首席教授吴大器对讨论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而应紧密结合三中全会对高质量发展的明确要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导。通过深入分析和理解不同区域的发展特色、资源禀赋以及经济结构,落实到区域经济的具体实践中,不断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经济的优化升级。通过创新思维和跨界合作,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机制和模式。他强调,上海金融业区域经济应用创新枢纽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发挥智库作用,有序推进区域经济比较与合作的研究工作。

联系我们    |    协会概况    |    协会会员    |     专栏

底部

不要动!

不要动!

发布时间:2023-08-21 21:53:17

版权所有©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促进会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SEO标签  营业执照